原标题:市场风格转换中行“绝对收益”余额有技巧
备受期待的“春季躁动”市场提前结束,热议中的B波大反弹没有如期到来。朋友关注的焦点变成了“牛市还在吗?”和“熊来了吗?”,等等。话里还有一丝淡淡的担心。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波动是常态,同时,代表不同风格和特征的资产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数据显示,从2019年初至2021年5月17日,在主要的大盘指数中,上证综指上涨41.05%,最大回撤为-18.67%;沪深300指数上涨72.22%,最大回撤为-16.08%;上证50上涨54.37%,最大回撤-17.19%;沪深100上涨65.73%,最大回撤为-17.99%;沪深500上涨57.82%,最大回撤-21.65%。可见,在本轮牛市中,龙头股、蓝筹股、二线龙头、小盘股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不能用单一指标或部分指标来判断市场走势,准确率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这些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参考意义。
更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行业。以28个深湾级行业指数为例,2019年初至2021年5月17日,前三位增长率分别为餐饮220.83%、休闲服务182.63%、电器144.84%,最大回撤排名分别为14/28、9/28、4/28。前三大回撤是通讯-38.47%,钢铁-37.69%,商业贸易-36.96%,涨幅排名分别为27/28,17/28,25/28;回撤最小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银行——19.84%,机械设备——20.23%,医药生物——20.53%,增幅排名分别为18/28,13/28,4/28。可以看出,盈亏同源的基本逻辑即使在牛市环境下也不会改变,但在收益越高风险越大的规律框架下会比较灵活,可以呈现不同的“风险收益比”。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大盘指数还是行业指数,都有小幅上涨和小幅下跌。这类指标的表现不是引人注目而是稳定的,这是另一种“引人注目”,即追求风险收益的成本绩效。这与基金中的“绝对收益”产品颇为相似。以中行新收益为例,自2015年7月17日基金转型为“绝对收益”基金以来,从2016年到2020年,每一个完整年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正收益业绩,年化收益率为9.10%。特别是2016年沪深300下跌11.28%,灵活配置资金平均收益率-4.35%,中行新收益率A(000190。OF)实现了2.20%的正回报;2018年,沪深300下跌25.31%,弹性配置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3.00%,中行新收益率仍转红,年收益率为0.75%,显示出“绝对收益”基金的强劲回弹力。但中行新的回报不是个案,中行利润稳步增长(163806。OF)在此期间每年也有正回报,这是由于中银基金基于大规模资产配置的投资策略,既不保证也不量化。以年度预定收益率目标为指导,在公司大规模资产配置研究的基础上,自上而下逐一分解投资范围内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演绎各类资产的投资逻辑,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
为此,中银基金成立了资产配置研究工作组,由高级投资经理指导,由股权、固定收益、量化、大宗商品、海外市场等领域的18名研究骨干组成。建立规范系统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重大资产配置会议,研究制定重大资产配置建议,通过表决会议落实投资组合投资指导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对外发布。并通过开放式资产配置平台,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促进投资和研究互动,为绝对回报策略产品提供投资决策参考。“掌门人”李健是股权投资的董事兼执行董事。凭借22年的工作经验,先后获得两次晨星奖、三次金牛奖、明星基金奖和一次金基奖。由此可见,中银基金的“绝对收益”战略基金在管理上优势明显,形成了较强的风险收益平衡能力,可能是风格相对保守的投资者的首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