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大杰出基金经理看好大金融、医药、消费、优势制造业
今年股市波动很大。上证综指从3731点回调已近三个月。站在现在的时间,能买到倒下的“白马股份”吗?市场风格会如何变化?有哪些投资机会?
带着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京沪深8位优秀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循环研究总监肖伟、博世拉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沙伟、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李耀柱、中欧基金经理周英博、消费主题基金经理及阿尔法拟任基金经理博、裘德质管混基金经理苏长靖、中欧基金经理罗家明、汇丰金途基金研究总监卢斌,共同接过脉A股
a股可能会维持一个波动的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已经进入波动小的波动市场。如何看待后续市场走势?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周英博:今年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这种情况下容易出错的概率很大,观察跟踪比较合适。此外,虽然a股市场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整体估值仍然存在极其严重的结构性分化,坚持适当的价格投资原则仍然很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继续在“好业务、好团队”的投资框架下耐心选股,寻找好的经济特色和能持续产生“差异化”的公司。在组合配置上,将繁荣程度提高的行业与长期有前景的领域相结合,注重企业的长期增长价值,减少对短期波动的关注。
沙威:目前,市场处于“上下波动”的局面。一方面,经济和流动性预期弱于春节前,指数短期内难以再创新高;另一方面,经济本身弹性强,经济政策和流动性环境普遍友好,市场应该没有系统性风险。
未来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是政策退出的节奏,包括美联储在实现普遍免疫后退出货币宽松,国内社会融合和流动性的边际变化;第二,经济基本面,包括出口和房地产的弹性,以及消费的复苏。总体而言,我们对全年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卢斌:今年的机会主要来自基本面,风险在于估值和流动性。尽管春节后有所调整,但估值风险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部分行业基本面实力和可持续性超出预期,后续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李耀柱:下半年的策略主要是寻找估值和增长率匹配的上市公司。下半年和明年,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因素。目前货币超调较多,但通胀不是特别明显。疫情影响消退后,如果经济复苏过快,可能会带来阶段性通胀。美国的货币政策明年可能会调整,届时估值成本表现的配置优势会更加明显,高估值公司的压力会出现。
小蜜:由于估值受到抑制,未来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波动。根本分化不一定对领导有利。在第一季度,市场对确定性和领先竞争力的溢价过高。只要确定性、竞争力和估值的锚在某一点发生变化,资产定价就会大幅波动。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
未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部分行业能否继续表现出像以前那样的强劲竞争力;第二,在大多数行业经历了强劲的繁荣之后
今年市场的利好部分来自利润,而负面部分来自之前的高估值。不包括金融和石化,整个市场的表现在第一季度增长了10%以上,超过了许多卖方分析师的预期。最近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经济,货币政策的基调预计不会太紧。
收益超出预期
强大的工业逻辑行业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已经从估值驱动转向利润驱动,上市公司的业绩成为关注的焦点。哪些地区的繁荣程度更高?
博关晖:我看好消费方面的白酒和医美,医药方面的CRO和CDMO。另外,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中的优势产业链,比如电池产业链。
苏长靖:今年很多企业的利润增长足以将投资组合的静态估值消化到其历史合理估值中心。虽然外部因素带来的短期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利润确定性好的投资组合在中长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安全边际。
吕斌:很多行业和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大超出预期,二季度同比和环比都有所加快。全年利润预测有望大幅提高。市场可能低估了某些行业的强度和可持续性,比如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和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
沙伟:2021年上市公司盈利普遍乐观。在领域上,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业和受益于海外复苏的工业产品繁荣度较高;消费数据一直低于潜在水平,繁荣有相对较大的上行空间。
周英博:2021年可能是估值波动甚至收缩的过程。国内经济继续繁荣,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货币政策收紧,整个股市面临估值收缩的巨大压力。
看好大金融、医药、消费
和有利的制造
证券时报记者: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是什么?你看好哪些行业板块和子板块?
沙伟:我们对下半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我们看好利润更好、产业逻辑更强的方向,如优势制造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原材料和医药,这些行业可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改善和中国企业份额的增加。同时消费数据提升空间大,投资机会大。
苏长靖:我们会坚持一个有效的长期战略。首先,我们将追求优秀企业长期盈利的确定性,同时,“强大的护城河和卓越的管理将继续成长”
和“估值合理”;二是利用均衡组合尽可能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李耀柱:我们在选股上会更加看重估值性价比,同时,在长期的大赛道上寻找机会。看好中国三大趋势,一是信息视频化和场景虚拟化,大型视频直播平台的相关上市公司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二是智能化,主要涉及算法、数据、计算能力和感知系统;三是中国产品的国际化。我们可以把产品看作实体产品,如小家电、扫地机等,这些产品应用场景丰富,对很多外国公司都是降维打击;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看成服务,如新药研发服务,疫情后体现出强大的研发效率。
罗佳明:银行业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互联网、消费、服务和医药行业也值得重点关注。以服务行业中的房地产物业为例,经过一波“杀估值”,目前业务稳定估值合理的公司已经具备了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再如医药行业,子行业众多,生意模式各不相同,每年都有不同的机会,今年的机会可能主要来自部分估值合适而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陆彬:主要看好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国防军工行业的部分细分行业、大金融和地产行业等。
肖觅:相对看好的行业包括出行链条的航空机场、线上经济活动利好的互联网平台、利率上行所利好的大金融板块、部分资源属性的大宗商品等。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一是估值便宜,互联网表观上相对较贵,但实际估值在全市场的可投范围里处在比较便宜的1/4位置;二是有竞争力和对手拉开巨大差异的优质公司,前者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幅回撤的风险,后者保证长期回报能够兑现。
部分核心资产仍高估
持续关注长期配置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白马股经历一轮“闪崩”,近期开始有所表现,如何看待这类资产的投资价值?
苏昌景:优质企业的资本回报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并能够很好地穿越市场波动周期。长期来看,估值变动改变的只是盈利在股价上反映的节奏,市场不可能长期漠视成功的企业,也不可能长期追捧失败的企业。
肖觅:我们长期看好中国优质企业的竞争力,这批企业一定能在非常长的时间维度上为股东创造丰厚的自由现金流。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在估值较低时选择去长期陪伴这些企业,分享这些优质企业的卓越回报。
罗佳明:部分高估值行业或个股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调,但估值泡沫化的情况仍然在部分个股上有所体现,核心资产的震荡调整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沙炜:核心资产经过几年的持续上涨,估值总体较高。经过年初的回调和盈利增长的消化,估值有所下降,部分行业绝对估值与国际同业比仍较合理。核心资产多是各成长性行业中的龙头,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的确定性都较高,长期将随着盈利增长而进一步消化估值。投资者需要评估研究各行业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和确定性等,全面看待估值。
李耀柱:核心资产中有部分公司的估值还是比较高的,要选择其中业绩增速和估值相匹配的公司。放到未来十年去看,核心资产还是有很大配置价值的。
陆彬:核心资产大部分都是中国长期向好的行业和最优秀的公司,可以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未来股价仍有望创出新高。但从年内的角度来看,某些核心资产即便调整幅度较大,估值风险得到了释放,但仍不具备投资吸引力。
注重组合均衡、业绩
与估值的匹配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的风险点在哪里?
沙炜:目前市场的风险点主要来自政策的收紧。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下半年美联储可能逐步缩减QE,国内稳杠杆诉求下政策也有逐步收紧的可能。
罗佳明:在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下,明年股市可能面临估值压缩,很多太贵的好公司可能有下降风险。今年受到风格切换、行业轮动而估值压缩的公司,明年有机会重新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李耀柱:后续市场最大风险点是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转向。过去两年市场受益于流动性,风险资产估值都有较大的提升,所以,货币政策转向会是比较大的估值压制风险。
陆彬:过去几个月的震荡调整,大部分风险点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如通胀担忧全球流动性收缩、国内经济持续性、全球政治环境等。除了这些,我可能会担忧数字货币资产大幅波动给各类别金融资产带来的冲击。
苏昌景:从我们的组合来说,估值波动已经不是业绩最大的风险来源,重要的还是组合中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盈利增长平稳性和可持续性。核心投资逻辑和企业所处的板块或赛道并没有强关联,也和企业的市值或收入体量大小无关,关键还是着眼于企业本身是否具备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在行业、板块和个股配置上是否比去年更注重风险控制?
李耀柱:今年投资上我更加关注业绩增速和估值的匹配程度,板块上我们采取相对均衡稳健的配置方式。风险控制一直是我们投资的第一要务,投资相对安全的资产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
苏昌景:2021年市场将呈现四个特征——盈利驱动、板块均衡、个股分化、波动加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构造一个估值和盈利匹配度良好的投资组合是组合管理的最优目标,而板块均衡和精选个股是实现重要手段,波动则是今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沙炜:考虑到估值水平和全球利率的上行,市场需要降低收益预期,但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居民财富转移等资本市场发展的大逻辑仍在,市场还会有很多结构性投资机会。
周应波:市场短期调整会带来更合理的估值位置、更合适的投资时点。经过年初的大幅度调整,部分个股已经展现出了比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尽管不能去判断短期市场、部分个股的涨跌,通过组合合理结构配置及个股深度挖掘,依然有获得结构性投资收益的基础。
陆彬:今年均衡配置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投资的出发点。2021年投资机会大部分来源于自下而上挖掘各行业和风格的潜在优质公司,组合的行业和风格配置自然也会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