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市场有2500多只基金 规模不到2亿元 基金公司赔钱挣钱保护壳迷你基金

2021-05-24 14:5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赔钱赚钱还必须保护壳迷你基金,在圈内制造“通胀”

数据显示,整个市场有2500多只规模不到2亿元的基金(A/C股单独计算),1000多只规模不到5000万元的基金,大部分“迷你”基金的资产只有几百万元。迷你基金已经成为很多基金公司的沉重负担。令人惊讶的是,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不仅愿意赔钱赚钱,还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更多的迷你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股票竞争中,基金公司并不是不愿意重振迷你基金,而是赎回旧买新已经成为圈内共识,只有不断发行新基金才能做大规模,保持规模,导致公募基金行业不断出现“内斗”局面。事实上,基金公司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无休止的相互消费的循环,但他们无法改变它。但在未来,在行业的马太效应下,这些迷你基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小公司生存将越来越困难。只有改革创新,引进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总公司集中度提高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八分化

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只股票型基金发行超过100亿元,这些基金主要是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产品。其中,GF基金4只,Bosera基金2只,E基金2只。

同时,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活跃的部分股票基金中,全市场最富有的10只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达到6286亿元,而所有股票基金的平均规模约为11.64亿元。具体而言,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艳春管理的基金总规模为1015.8亿元,成为继E基金经理张坤之后,第二位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活跃股票型基金经理。此外,刘、董、谢志宇等知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所有基金类型,354只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而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为18.46亿元。这意味着资本向基金公司负责人和基金经理负责人聚集的趋势日益明显,行业28年格局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公共基金的源泉背后,一些小型基金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全市场具有可比数据的11484只公募基金中,有2557只基金(a股单独统计)管理规模在2亿元以下,占22.27%,其中1593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

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缩小,基金清算的节奏也在加快。截至今年5月23日,已有91只基金因回报不佳而持续缩水,最终清盘,其中半数为活跃股权产品。

陷入窘境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大型基金往往很难快速调整仓位,及时规避风险,而小型基金可能更容易抓住机会,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从基金表现来看,很多迷你基金表现并不好。

比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海科技动力基金规模仅为2664万元,季度a股净值增长率为-4.19%,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1.78%。东海基金旗下的另一只基金东海美容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该季度净增长率为-3.84%,基准收益率为-1.00%。基金资产净值自2021年1月4日至今不足5000万元,持续58个工作日。

无独有偶,2020年9月27日成立的中国银行核心成长混合基金,今年一季度末也不过5000万。报告显示,基金a股一季度末净增长率为-6.06%,C股净增长率为-6.14%,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1.32%。另一方面,尹新恒成立于2020年11月18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1.98亿元,股份净增长率-4.66%,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1.99%。

必须承认,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小型基金业绩不佳,但《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历史数据发现,一些小型基金过去业绩并不差,自成立以来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正回报。而且由于其独特的投资方式,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仍然是很好的投资对象。比如迷你基金中的QDII基金,因为投资海外市场,可能会有更高的运营成本,但也有一些QDII基金叫好却卖得不好。

经过进一步梳理,《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优秀的微型基金要么规模太小,要么高回报集中在某一阶段,表现波动较大。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迷你基金不仅面临业绩不稳定,还承受着较高的投资成本,基金净值受到大规模赎回甚至清算风险的影响。

一般来说,迷你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不仅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小而美的”回报,往往还会给持有人带来较差的投资体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募基金行业积累了很多负面因素。

尽管小型基金表现不佳,但一些基金公司并没有停止发行新基金。公募发行新基金的意义是什么?与其努力创新,为什么不重视原有迷你基金的管理,用壳保迷你基金取代滥发新基数?上海某中小公募公司负责人王兵(化名)用一句话来说:“发行新基金仍然是基金公司保持规模、增加规模不可或缺的手段。”

“许多基金公司清楚地理解制作大型迷你基金的重要性。大家努力寻找新的资金是一种‘内卷’。同行为了争夺有限的财力而争得更多的努力,导致单只基金的‘收益-努力比’下降。”王兵说:“但是现在大家都面临着股票竞争的问题。赎回旧买新已经成为圈内共识,只有通过新基金才能做大规模。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但并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是基金圈的‘通货膨胀’。”

行业难题

一般而言,当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时,将会面临清盘风险,大部分基金合同约定当基金持有人数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时(部分会有三年保护期),进入清盘程序。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基金清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相当,若规模过小则会导致该部分费用侵蚀过多收益,同时投资运作的难度也会加大,无论从投资者还是基金公司的收益成本考虑,都会对这些基金清盘;二是委外基金一旦遭到资金方赎回,若市场上找不到其他委外资金,基金公司也会选择清盘。

王兵直言,借着市场热度高涨,过去一年新发爆款基金频现,但对小基金公司助力不大。“行情好的时候新发基金确实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但这时各家基金公司都想分得一杯羹。头部公司的明星产品一旦发行,一般是各大银行的重点安排对象,甚至可能全渠道推广。小公司被挤占档期后,产品发行只能往后排,与同期发行的大公司产品竞争也较为乏力。”

一些迷你基金成为了基金公司的沉重包袱。有些中小基金公司,已经承受不住迷你基金保壳的压力,开始批量清盘旗下的迷你产品。Wind数据显示,目前年内已有91只公募基金进入清算,远超去年同期的33只,且和以往多为债券型基金清盘相比,年内权益类基金包含量化类基金清盘的数量明显增多。

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直言,这些基金目前业绩较差,翻身可能性低,却仍在持续耗费较高的管理费用。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这些迷你基金的“退出”将成为必然,只是面临怎样退出的问题。

但现实中,对于仍有余力的基金公司,尤其是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依旧不愿意开启清理旗下迷你产品的举措,保壳意愿浓烈。正因为如此,公募基金行业的迷你基金数量在清盘公告频频出现之后,并没有显著下降。

“造成规模不断下降原因有很多,当前股债双杀、货币政策调整、风险偏好降低、人气低迷都是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今年一季度规模突然断崖式下跌的基金。”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营销人士说,“从持续营销来看,一些迷你基金产品规模小,有清盘和赎回风险,懂行的投资者都是绕道而行。并且在第三方平台做持续营销,要么花成本搞活动,以获得一段时间的市场关注度;要么就得有过硬的业绩,让投资者真正看到。这两点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都并非易事。”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道:“基金清盘会造成公司在业内声誉的下滑。何况,迷你基金的存在对大基金公司影响不大,管理费照收,并且还有壳价值。”

其实,面对旗下的迷你基金,基金公司心里也非一片坦然。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透露道,首先,迷你基金日常运营中产生的渠道费用、人力成本等,仅靠收取管理费已经覆盖不了;其次,随着基金牌照优势弱化,金融混业竞争加剧,基金公司想保住迷你基金,自然会扯其他业务的后腿;第三,迷你基金业绩较差,排名压力会逐渐消磨掉基金经理的管理热情;最后,迷你基金还给持有人造成了潜在风险,利益难有保障。

某业内基金研究人士认为,未来产品业绩不突出的小基金公司生存会越来越难,必须要改革创新、引进人才,形成正向循环,才能在头部公司集中度提升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小基金公司想要突围,必须要做出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且业绩要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