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封闭式基金大行其道 东方红奇恒“二次创业”融资400多亿

2021-06-03 18:39  来源: 中国基金网

中国基金网6月3日讯在基金投资中,份额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基金投资的稳定性。比如短期内规模大幅增加,单位基金份额的收益率会在短期内被摊薄,因为基金经理开仓需要时间,对原基金持有人不公平;短期内基金经理需要储备大量现金套现,也会造成被动闪电的负面影响。为了维持“二次IPO”期间基金运营的稳定性,减轻增持股份对基金业绩的不利影响,基金公司通常会要求基金管理人适当降低绝对持仓,注重风险控制,履行管理人职责。因此,当市场好转时,原基金持有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市场上涨的机会成本,但会为新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登船”环境;当市场形势不好时,原基金投资者可能避免业绩的大幅退市,而新投资者可能承担下一轮市场调整的风险。

基金代销业务作为一种中间业务,为许多银行贡献了可观的非利息收入。与保险、经纪等金融机构相比,银行一直是代销资金的“主力军”。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剧烈震荡,银行代销基金的形势明显降温。5月28日,基金发行市场重现了久违的“阳光基地”大爆发。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之所以能受到投资者追捧,是因为投资者认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另一方面也和渠道的大力营销有一定关系。

“二次首发”基金成为爆款

5月28日,由郑东资产管理公司张峰管理的东方红奇恒基金开始认购三年期的持有基金。由于募集资金火爆,郑东资产管理公司当天下午迅速发布停止受理认购申请的通知,最终募集资金超过400亿元。不仅如此,收盘后,郑东资产管理宣布对东方红奇恒b股认购申请采取“比例确认”方式,称经理决定于2021年5月28日增加东方红奇恒b股的规模。上限150亿。由于当日新增规模已超过150亿元,基金管理人将于5月28日以“比例确认”的方式对申购申请进行部分确认,未确认部分的申购金额以业务规则为准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人士表示,东方红启恒设定了三年的持有周期,旨在引导投资者避免上下追涨,实现长期持有,努力将产品收益更完整地转化为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同时给投资者购买和增仓的机会,方便投资者积累基金份额,平滑投资成本。

“我一大早就知道东方红要开这个基金认购,这个基金表现很好。客户经理叫我早点抢份额。虽然第一次买了,但最后只抢到了五分之一的股份。”一位银行客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记者注意到,早在基金开通认购的前几天,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的理财经理就开始在朋友圈热炒该产品。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春节过后,客户对基金投资的热情明显下降,但总体来说,没有频繁赎回基金。很多客户开始抢购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比如大额存单、国债等。对于这种“二次启动”的知名基金,或者长期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仍然是客户认可和追捧的。"

记者了解到,所谓“二次启动”基金,是指已经发行设立的基金产品,在开放认购前,将关闭一段时间。同时,基金管理人与代销渠道达成协议,按照规范在渠道内对老基金进行大规模集中宣传和营销

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来,在基金发行和销售普遍冷淡的情况下,一些封闭式基金销售良好。比如汇天富消费精选两年持有近80亿元,宏德瑞源三年四天完成募集,初期募集规模超过46亿元。

上述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长期封闭式基金受欢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期封闭式基金产品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基金公司。第二,因为银行客户大多长期持有投资基金的概念,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恐慌,所以也更喜欢这类基金。”

总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是目前资金代销的主要渠道,但客户群体不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商业银行服务的基金客户,尤其是主流的基金申购量大、购买量大的基础客户,多为中青年及以上人群,主要年龄分布以30-55岁为主。而且客户的单价往往较高,与银行网点的互动具有粘性,受银行账户经理影响较大。在电商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主要服务客户是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的年轻客户,大部分是新市民。在2020年市场和新媒体整体盈利效果的影响下,他们开始接触和接受认购公募基金产品的理财方式。

是否应该配置“二次发行”基金?在选择投资基金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时,要从基金本身的运作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两个角度客观评价基金,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的匹配进行投资。如果我们看好基金的未来表现,希望通过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获得市场超额收益,那么就可以在短期业绩波动范围内直接配置“二次发行”基金。在市场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积极参与,直接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红利;如果预测市场不乐观,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得到认可,可以采用批量投资的策略来分散短期市场调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