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资产管理李全胜:经纪资产管理欢迎巨大的潜力和新的机会 以提高积极的投资管理能力

2021-06-07 17:2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投资管理李全胜:坚持负责任的投资,积极转变为积极的投资管理

李全胜,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理学硕士,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MBA,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EMBA。他在证券投资研究方面有20年的经验。自2001年起,任招商证券R&D中心研究员、银华基金投资管理部助理基金经理、博世拉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具有丰富的个人产品投资管理经验,先后管理过企业年金、公募基金、QFII专用账户、社保组合等。2020年加入招行资产管理,担任招行资产管理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正如资本市场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一样,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变革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资产管理行业正逐步从单纯的规模导向型高速发展期向高质量发展机遇期过渡,自此开始更多分化。”站在资产管理行业深刻变革的时刻,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资产管理”)副总经理李全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指出,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允许各资产管理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投资管理将以负责任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应对新资产管理法规的这一“大考验”;在公开发行转型中,“中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中间市场”将是重点突破,投资能力将始终带动业务发展,基础投资和研究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将始终是核心选择,积极向主动投资管理过渡。

迎来潜力巨大的新机遇

“在大资本管理时代,券商迎来了更多的机会。新的资产管理规定让券商走出了原有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开始更加注重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参与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竞争。”李全胜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招商局资产管理的成就令人惊叹。从2014年到2020年底,招行资产管理的委托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大,行业排名也从第15位上升到第4位;同时,招行资产管理主动管理转型成效显著,主动管理规模从2015年的738亿元(第10位)增长到2020年的每月2760亿元,位居行业第四。

资产管理新规出台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在现阶段并非没有困难。李全胜直言不讳,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资产管理新法规及相关规定的相继出台,开启了资产管理源头清晰、风险防控、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资产管理行业告别野蛮成长,券商资产管理面临去渠道压力,管理规模有一定程度萎缩,行业转型面临痛苦期;二是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资产管理在认购门槛、宣传、流动性、税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公募牌照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券商资产管理更大规模地满足投资者财富管理的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将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分水岭,也将是招商资产管理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第一阵营施展才华的好时机。这

李全胜说,资产管理行业“受人民委托,忠于人民”是永恒的本质。招商和资产管理将以“负责任的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发展理念。“负责任的投资,这是全球机构投资者高度重视的ESG投资理念的核心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通过大量投资于具有良好社会价值的企业并实践它们来努力获得更好和更可持续的回报。同时也是不辜负客户的信任。长期投资是由价值投资的方法论决定的,这需要投资者有相应的坚定信念和足够的勇气。这个过程可能是曲折的、长期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特别小心。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想法相似的客户与我们一起成长。”

突破“中间市场”

在过去的一年里,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走上了公开发行转型的道路。2020年10月,随着首个公募产品《招商、资产管理、致远成长、灵活配置混合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招商资产管理开始了公募转型的进程。

在李全胜看来,公开发行的转型的确是招商局资产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招行资产管理不会简单重复原有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路径,而是会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专长,依托母公司招行证券甚至招行集团的相关资源,以专业开放的态度,充分发挥内部资源的协同优势,努力拓展外部客户的潜力,整合资产和客户的优势,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如果我们想为投资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定位,李全胜坦率地说,他希望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很多人对券商资产管理转型的看法是,应该完全转公募,但我的看法有点不同。个人认为券商资产管理的定位可以在公募基金公司和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从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角度来看,券商资产管理可以在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中间市场取得更多突破和发展。”

其实“中间市场”的空间是不会被上下两端挤压的。相比国内普通居民的风险偏好,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李全胜认为,在银行的财务管理突破汇率后,市场对中长期、稳定、中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

招行资产管理为了把握“中间市场”,在产品布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打法”和长远规划。目前招行资产管理产品线自上而下覆盖了资产配置、固定收益、股权等主要领域,在股权绝对收益新策略的产品上积累了显著的管理规模和较好的市场品牌。招商和资产管理也是在量化投资和增加业务的方向上贯穿绝对收益的概念。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来看,招行资产管理还将重点关注“收益稳定、中低风险”的产品,全面满足客户全方位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在经历了今年股市的波动之后,“固定收益”产品成为了投资促进

资管未来投资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作为头部券商旗下的资管公司,招商资管的产品线相对比较齐全,不能在某一产品线上有特别明显的短板;第二,相对于非常成熟的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我们在不同产品的发展上也会有所选择,进行重点突破。比如在权益产品上,我们的重点是主动管理型产品而非工具型产品,同时更多选择混合型产品而非股票型产品;第三,在某些细分行业投资方向进行特色突破,比如我们选择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方向做投研人员和产品的重点布局,相应的投资不仅局限于普通的二级市场主动投资,也包括定增等特色投资。”

李权胜坦言,券商在国内金融行业中,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最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于持续获取资本市场优质的标准化资产,在于整合投资银行、研究咨询和财富管理服务,发挥投行价值牵引功能和财富管理职能,以链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为抓手,将对企业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服务融合起来,打造机构客户业务特色优势。“这正是券商资管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

“资管的核心是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多数券商资管在主动投资能力方面与相对成熟的公募基金相比,要相对薄弱一些。当然这与券商资管过去的发展历程有较密切的关系,过去券商资管对资源和渠道的依赖相对较强,在投资方面人员配备、架构设置、激励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李权胜直言,券商资管转型的核心是通过建设投研一体化体系来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无需过于担心券商资管自身的销售能力,主动投资能力转化为相应的管理规模将是水到渠成的。

去年以来,招商资管已经开始逐步搭建较系统的投研架构及进行投研一体化体系的建设,招商资管与大股东招商证券也努力推进母子公司的资源协同,其中包括强化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专业卖方研究机构与招商资管作为买方资管机构之间基础研究交流。当然在大资管时代,招商资管继续强化自身投研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考虑到资管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对投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更是迫切。事实上,一场如火如荼的“招兵买马”大战或许早已在资管行业打响。李权胜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招商资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全力扩充投研团队,以权益投资业务为例,此前招商资管权益投资团队人数不到10人,“今年底会扩充至超过20人的规模,2022年底会达到30人左右的规模。”

对于资管机构,除了人才的因素外,机制也非常重要。招商资管对于投研团队的考核也做了很多细化规定,李权胜表示:“在投研团队考核中,除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指标外,我们还会增加一些弹性指标。比如公募基金一般把产品业绩、规模作为考核基金经理的两个核心指标,我们则增加了波动率及回撤控制等指标,我们还对个人对投研团队的贡献提出一定要求。在业绩指标方面,我们很重视长期业绩,在考核中对于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都给予了一定权重。”

李权胜透露,在投研平台建设方面,招商资管希望搭建一个有清晰内部成长路径、投研文化相对包容、正向激励与严格考核结合、更加重视长期发展的平台。希望以这样的投研文化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个平台,并使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更好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总是过于追求短期的东西,很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投资人才。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从客户的长期利益出发,我们才能为其创造长期持续的良好收益。”

招商资管人才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扎实做好人才的基础培养,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初期以外部引进为主,两年后进入内部培养的良性循环阶段;二是高度市场化,包括建立高效的激励制度,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相结合,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可以给予较好的职业成长机会;三是建设良好的投研文化,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个人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投研团队为个人更好的发展进行赋能。

在资管新规后的这场资本市场“大考”中,招商资管认为未来只有凭借专业化优势,公司才可能有机会从众多资管机构中崭露头角。招商资管的专业化优势包括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专项资产投资能力、产品布局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营销服务能力等,其中专项资产投资能力是基础和核心。“这‘五大能力’所体现出来的专业化优势,正是基于招商证券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和全功能券商的布局所体现出来的内部协同优势,是招商资管向公募化主动管理转型的一个基石,也是我们战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招商资管将始终坚持投资能力驱动业务发展,始终坚持把基础投研能力建设和提升作为核心选择,积极向主动投资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