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世博:硬核技术 根基深厚 茅野半导体和新能源值得关注

2021-06-21 18:2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南方基金世博:双创50是科技投资的生力军

史博,经济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曾任职于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基金经理。

科技创新无疑是a股市场未来具有很强确定性的投资方向。面对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投资者应该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日前,《中国证券报》采访了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王世博,向投资者揭示了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公募行业领先的投资力量如何理解和挖掘“硬核技术”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创立的“南方科技创新50科技指数基金”将于6月21日发行,限额30亿元。

硬核科技根深才能叶茂

“我明白拥有‘硬核技术’的公司不仅仅是生产硬件产品的科技公司。”勺子先说。

在王世博看来,“硬核技术”是指面向工业发展的先进方向,面向生活和生产的高效需求,具有领先的R&D实力和产品能力,能够在某一细分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甚至能够实现科技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公司。

王世博解释说,与成本领先和规模效应等传统产业不同,这类企业的成功往往带来颠覆性创新,而科技创新的突破带来新的产品形式,或者直接解放生产力,大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给原有产业链带来降维打击,并解放或直接创造新的产业,比如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之间的竞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判断科技创新公司的长期价值?“科技股属于机会和风险并存的行业。在科技股中选择更多的标的,就是从细分行业的角度去发现产业发展的趋势。”王世博表示,总体而言,工业发展趋势将持续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股市波动趋势往往是短暂的。如果能找到更好的长期发展趋势,就能在股市短期波动中找到更好的干预时机和投资机会。

从目前国内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王世博指出,无论是5G还是智能汽车,在科技领域的驱动力都非常强。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科技成长股的出现。在硬核技术投资领域,南方基金的核心投资逻辑是硬核技术“根深蒂固才能蓬勃发展”。

“所谓深根可旺,就是技术背后的创新要贴近根本需求。只有在根源上,它才能继续培育新的应用程序和需求。这些新的应用和需求往往是枝节问题。”王世博说,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在产品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科技树的枝叶上进行了创新,但根不够强壮。未来,根系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创新,还需要加强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在投资策略上,勺子更喜欢在R&D和科技方面投资较高的硬核科技公司,因为这两项投资本质上塑造了自己的护城河和竞争优势。“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这些竞争优势日益增强的公司。看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落实到财务报表上,看到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优秀,这样的企业自然会进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内部。”

颠覆性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汹涌的波涛。王世博承认,科技本身的高频迭代和潜在的技术颠覆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投资者投资科技股获得高风险回报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王世博认为,依靠研究的积累,仔细了解

"科技股的波动性是其投资的魅力所在."勺子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资产选择上更加注重“轨道好、企业好”的核心逻辑,尽量选择那些成长性强、景气度高的子板块,在打造组合基础阶段尽量创造最优配置。

其次,通过调整位置结构和分散位置组合来控制回撤。至于仓位结构,并不是说仓位是用来控制回撤的,因为俗话说“无仓位,无上涨,无回撤”。而是根据安全边际和组合内标的性价比,将空间较小、加仓确定性较高的目标及时套现。

“我们必须在追求上涨的同时控制回撤。这个时候,职位结构极其关键。”王世博表示,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冲击成本,其对净亏损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最后,在组合中,不同属性的行业之间要有一定的平衡,在组合建设中要注意配置的分散性。

半导体与新能源值得重点关注

科技领域细分轨迹广泛,研究门槛高。公募行业科技投入实力的竞争需要团队运作。

“买科技,选南方”,科技投资已经成为南方基金投资和研究实力的标志之一。在王世博的带领下,南方基金建立了行业内著名的技术投资团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硬技术”主题基金经理和覆盖技术轨道的优秀研究人员,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悉,南方科技投资团队成员包括股权研究部总经理、科技风险投资研究集团负责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罗安、清华大学光电工程硕士蒋、TMT研究员基金经理郑小希、医学研究员基金经理王正娇、专注海外成长轨迹的基金经理。

不仅如此,团队也有

12名来自清华、北大、美国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复合学科背景的科技成长方向研究精英,专注五大研究方向,深度覆盖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云计算、物联网、AI、半导体等)、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助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基金业绩。

谈到当前宏观层面对于科技股投资的影响,史博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中长期战略导向。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毫无疑问,目前中长期政策导向非常强调科创的战略意义,这有助于孕育大量的投资标的。

第二是中短期宏观周期因素。因为科技股是典型的成长股,估值的变化对股价的影响非常大。而宏观周期对股票估值有直接影响,经验上,在非紧缩周期(利率下行阶段),成长股的估值弹性会更好地体现出来。今年大的宏观环境是紧信用松货币,紧主要针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感受是货币偏松。这样的环境对于科技股估值比较友好。

从当前时点分析,史博表示,值得关注的利好在于中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高端的人才储备,充足的资本积累以及稳定的市场环境,这对于科技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潜在需要考量的风险在于外部的逆全球化行为,或许会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半导体等科技产业链的正常运行,相关产业成长速度存在短期放缓风险。

落实到具体的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史博表示,持续看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在全球“缺芯”、外部扰动等事件的催化下,中国愈发重视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无论是传统的半导体设备材料,还是第三代半导体、新制程技术的开拓,都在表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持续深耕的决心。

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同样不失为值得长期投资的赛道。新能源已是全球化主题,当中涉及科技赛道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主要应用场景智能驾驶,均是较为不错的细分领域。其中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技术的变革,将会带来更多的投资价值,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聚焦双创50

值得一提的是,由南方基金打造的“南方科创创业50科技指数基金”即将于6月21日发行。对于“双创50指数”的投资价值,史博分析指出,双创50指数定位“科技新势力”,指数的目标是将科技新兴赛道,如芯片、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以及清洁能源等行业的龙头成长股涵盖进来。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是投资者“一键”布局科创板和创业板中代表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便捷工具。

在史博看来,双创50指数汇聚了最具有成长性、科技型、独立性的一批企业。“本质而言,它的出现是我们的资本市场顺应经济不断进化的结果,是我们的经济对高科技和高端产业链的自然接纳,是资本市场有意识地量化新经济新产业成长的一个标尺。”

具体而言,史博表示,“双创50指数”的自身特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一个指数精选两板新兴科技龙头。在我国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相继推出,大大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对高科技创新公司的接纳能力。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两板已经沉淀了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在新时代的产业拳头。今年证监会对未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属性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关键技术的科技公司和生物医药公司会更倾向于在科创板上市,而模式创新的公司则倾向去创业板上市。双创50一个指数就可以覆盖两个板块的龙头企业,其中既包括一线龙头企业,也包括二线崛起企业,甚至一些新兴赛道。

第二,风格稳定。成分股入池选定在九大高科技新兴产业,目前来看主要是七大行业:医药、新能源、计算机、通信、电子、机械和军工。从长远来看,行业分布的变化会较小,更聚焦在优势赛道。

第三,时效性与动态性强。科创板近两年呈现发行热潮,新标的快速涌现。目前国内大多数指数都是半年度调整,而双创50指数季度调整,提高了指数的时效性。同时样本空间仅要求新股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超过一个季度,对上市新股更为友好。

实际上,当前市场也有不少科技类指数产品,那么与之相比,双创50指数差异化的特点在哪里?对此,史博表示,“双创50指数”一方面更加聚焦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指数弹性、波动更大。他分析,目前已有的科技指数,例如中证科技50,成分股选择范围涵盖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从成分股来看更偏向已经位于成熟赛道的龙头企业。而“双创50指数”更为年轻和聚焦新兴产业。

同时,相比其他科技指数,“双创50指数”对新上市的大型股票更为友好,可以更快地吸纳它们成为成分股。由于成分股全部是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股票,指数的日涨跌幅限制为20%,弹性与波动更大。

“随着双创50的设立和稳健运行,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了又一次令人振奋的革新。以后我们能够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接纳更多的产业在中国立足成长。而我们的投资者,也能更加方便地伴随着这些经济成长获得更有活力的投资价值。”史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