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新城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规划面积343.3平方公里,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作为五大新城之一的南汇新城“新”在哪里、“特”在何处?4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2025年建成“三高地五新城”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南汇新城规划总体考虑突出开放性、国际化、未来感和滨海城市风貌塑造。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
具体表现为“三高地五新城”,即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具体指标上围绕“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了24个核心发展指标。比如,“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
空间布局规划“一核一带四区”
朱芝松说,依据“轴向带动格局、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组织模式,南汇新城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即滴水湖核心。打造具有人口高度集聚、空间多元复合、海湖特色鲜明、城市核心功能完备的城市核心区。围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研发孵化和航运服务等功能,营造世界级商业商务环境。
“一带”,即沿海发展带。依托两港大道、两港快线等沿海大交通走廊,强化交通快速通达与经济联动功能,串联滴水湖核心和“四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通,加快“一核”和“四区”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产城融合和开放创新的发展格局。
“四区”,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科技产业区、综合产业区、新兴产业区。
“十四五”期间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
朱芝松表示,《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汇新城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开放创新引领计划。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各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聚焦“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以“五型经济”为核心,先行先试金融开放及跨境资金自由流通的制度创新,重点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等产业,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国际化、高能级金融要素平台,加快建设“滴水湖金融湾”,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新地标。
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到2025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培养10万名以上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集聚3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力争年均导入人口达8-10万人。
综合交通提升计划。围绕“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发展体系目标,推动一批对外通道项目建设,打造对外交通枢纽节点。
公共配套完善计划。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华师大二附中临港校区、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市六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及医疗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科医生数达到0.45人/千人。商业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上海天文馆、冰雪之星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到2025年,年接待旅游量达到1500万人次,新增规划住房建筑总量约1600万平方米。打造国际数字生活样板间,建设不少于10个示范性数字生活社区。
生态环境秀美计划。加快城市公园提质改造,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7平方米,美丽街区覆盖率不低于45%,建设绿道总长度不低于200公里,规划公园绿地实施率不少于50%。全面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文化软实力塑造计划。
城市治理提效计划。提升“一网统管”精细化治理水平,重点建设不少于30个数字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和体验中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营商环境优化计划。
据了解,今年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经举行了3场项目签约仪式(15个生物医药项目、20个航运物流及保税相关产业项目、12个城市功能性项目,总投资约440亿元),5场项目集中开工(10个产业项目、5个生态水务水利项目、6个“科创总部湾”项目、10个生态绿林项目和9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超5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