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第二次“”救火”是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于海洋接手了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
这家改制企业其前身是国有辽阳兰花岭铅矿,1993年这个矿由于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
后来当地政府引进港资,留下20%的股份,以保证老矿800名矿工有个安身之地,组建了以港资控股的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
为了期望改制后顺风顺水,如峰而起。便以谐音“顺锋”命名,但是组建13年也未能“顺风顺水”而是一路波折,直到于海洋接手后经过艰苦努力,才发生了转机,出现了活力。
为了了解这个转变的历程,我找到了2010年9月30日中国《法制日报》日记者郄建荣写的一篇通讯,从这篇新闻稿中真实看到,这家国有老矿合资I3年的风雨交织,矿山职工生活的艰难往事。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外资进入后企业频频易主诉讼战火不断 顺锋钢铁13年引资之痛》
全文如下: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锋),是一家从国有矿山企业经过政府招商引资、 改制而成的中外合资企业。合资13年间,企业频频易主诉讼战火不断,企业一亏再亏,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无从谈起。
倒是最近3年,一家民营企业从外资手里接盘后,企业经营发生了转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生活有了保障。“现在看来,外资并不是拯救国企的灵丹妙药。” 顺锋职工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由衷感慨。
顺锋的前身是国有矿山企业。1993年,辽阳兰花岭铅矿由于矿产资源枯竭面临关闭。
为了安置原国有矿山的800多名职工,在这一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香港怡金公司,将原国有矿山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保留了20%的国有股权。
然而,改制成中外合资企业后,顺锋的命运并没有随之改变。两年后,外资投资方就经营不下去了。
1996年,政府再次招商引资,香港顺锋公司出资1000万元从香港怡金公司手中购买了顺锋80%的股权,其余20%仍为国有。香港顺勤控制人黄锦新出任公司董事长。
黄锦新入主顺锋后,仍未改变企业难以为继的窘境。于是,黄锦新到香港再次融资。在香港,黄锦新找到了其同乡杨永强。
据介绍,2006年,杨永强的妹妹成了企业新董事长。二次招商引发7场境外诉讼,杨永强的妹妹出任企业的董事长,被原董事长黄锦新认为系杨永强采取欺骗方式取得。于是,从2004年开始,黄杨之间的争执就陷入了不停的诉讼之中。从2004年开始至2009年,黄锦新、杨永强在香港法院提起的7个诉讼案件,都是围绕黄杨股权之争。黄锦新控告杨永强及其妹妹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股权,并要求香港法院判决其返还股权。香港法院经过5年多时间的审理,目前,这7场诉讼都已结案。香港法院最终判定,顺锋公司的股权属于黄锦新。
香港法院同时作出杨永强等本案的第二被告至第七被告,包们自己、雇员或代理人等,均不得干扰顺勤或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之业务及或其在辽宁省灯塔市的采矿活动。出乎意料,7个判决作出后,黄锦新与杨永强等围绕顺锋又开始了在大陆的股权争夺战。由于投资方之间的争斗长达数年,根本没有精力壮大企业生产,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受害最深的要算企业的工人。工人们告诉记者,在黄杨经营期间,不用说工人们没着落了,就是那20 %的国有股权也没有保障。
杨庆意是现任顺锋工会主席,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企业管理者忽悠来忽悠去,工人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下岗回家。”杨庆意说,下岗期间,工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啥都干过,到农村给农民打工,在城里拉三轮车、摆小摊”。
据工人们介绍,2006年,在黄杨为股权争执乃至诉讼期间,工人们全部放假回家。
如今已经57岁、在顺锋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工人张辅政告诉记者,从1993年开始,矿山中外合资后,工人们说天天期待着企业能好起来,后来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带着老婆孩子从矿山搬了出去,到城里打工。
据工人们计算,杨永强妹妹担任董事长期间,欠工人退休金22万元,取暖费、医药费27万元,欠职工工资188万多元,欠养老保险54万多元,合计292万多元。
2007年,大陆投资人于海洋从黄锦新手中购得了其持有的顺锋80%的股权。“我为什么敢买黄锦新的80%的股权,是因为看到了香港法院作出的这7个判决,全部加盖了司法部驻香港法律服务有限公司的转递公章。”于海洋说,这说明香港法院的7个判决是真实的,同时也证实了顺锋80%的股权属于黄锦新。
于海洋告诉记者,按照《司法部、商务部关于认真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严格执行委托公证人制度的通知(司发通[2003]128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的司法解释,香港内地可互认民商事判决。因此,在经过了慎重考察后,他才下决心收购黄锦新的股权。
“于海洋来了3年,可以说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给我们工人的待遇。”工人们说,3年来,企业从今年开始由亏损转为盈利。“现在我们的待遇与国有企业职工没啥区别,下岗的工人,想回来干活的随时可以回来,不想回来的,补助金也翻了番。”工人们说。
但是最近,顺锋的工人们又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听说日升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日升)因股权纠纷将顺锋告上了法院。
工人们担心刚刚走上正轨的企业再次受到新的冲击,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次受到损害。原来,今年8月,日升起诉顺锋,要求确认顺锋80%股权属于日升。
据透露,日升是当年被杨永强拉入顺锋的。生活和工作刚获转机的工人们没想到,当初的招商引资为日后埋下了这么多的隐患。
工人们告诉记者,作为企业的职工,对于企业主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无法左右。但让他们深感困惑的是,在老板们为股权争来夺去的时候,谁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招商引资,不是他们需要的……
我在采访于海洋接手辽阳“顺锋”这段经历时,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工人指着自己破旧的平房说,在港商打官司这10多年里,我们工人苦啊。我们生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有时候吃饭都困难了。倒是于海洋来了以后,有了变化,他这个人好哇,给我们提工资,张罗给我们困难补助、增加福利、还要给我们盖楼房……可后来,就看不见他了,我们想他呀!
他说,矿山不是谁都能干的,掌舵的人都是打打杀杀,黑白两道都能弄明白的人,他是个文人哪……说罢,他叹了一口气。
原铅矿运输队党支部书记刘沐洁对我说,于海洋来了辽阳顺锋钢铁公司后,在治理企业的进程中,与商家截然不同的是,用老百姓说就是有人情味。
原来港商是不同意建工会的,他来以后亲自找到工会组织,要求在非公企建立工会组织。后来,省总工会非常支持,工会领导亲自来给工会组织挂匾。
于海洋还提出了在非公企业建一个“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继承党的政治建设优良传统,确立非公企业红色信仰”的实施细则。
他曾经对我说,老刘啊,你是老党员,对老矿的工人都熟悉,你给我拉出一个困难职工的名单,你带我走几天,我给这些为矿上辛苦了快一辈子的老工人送点钱送点吃的东西。
我带他走进当年用仓库和旧办公室改送造的一排排的平房时。在回来的路上,于海洋沉重地对我说,这样一户二、三十平方米的破旧小平房里,有的挤着一家三代人,一住就是30年。
不应该呀,对不起他们啊!老刘啊,我看老矿那边有一片空地,我想盖几幢楼,不能再让老工人住这样的房子啦……当时于海洋的话,把我的眼泪都说出来了。我说,董事长啊,你这话把我眼泪都说出来,你有这个想法不管成不成,我都要代表老矿工们谢谢你啦!
我说,正像《法治日报》记者写的那样:外资进入十多年,由于在股权和利益上的纷争导致了企业工人的困难,这不应该啊?
于海洋说,老刘啊,我和你说心里话,我和你有同感,矿上的财富是工人们创造的呀。不管谁当这个董事长都应该给干活的人吃好住好啊!
我是知道这个企业的复杂和我进来以后风险的啊,我为什么要把脚迈进来,而目冒着搭进身家性命的风险。
是我到这里考察时,镇里领导一句话让我下了决心,他说与公与私,你都应该接这个老矿,这样的局面再拖下,苦的是工人。
那时他们就告诉我,有些老工人年龄都五、六十岁了,有时连日常用药都买不起,不少转业军人去上街拉脚啊。
我觉得我应该伸出手,去拉一把,不为别的,就像路上碰上一个人摔倒了,我去上前把他扶起来,我要是不扶起来,绕道而行。
自己的良心接受不了哇。老刘,我这说的都是心里话,我为什么要成立工会,就是让工会把关心工人、爱护工人的职能担起来,把共产党优秀传统传递给工人。
共产党的传统是什么?是心里想着老百姓,替他们解决困难,是让老百姓的生话一天比一天好。
新中国为什么在世界上有份量,就是人民对执政党的信赖,认定你是救星所以才相信你,拥护你,才死心塌地的去干。
企业里也是如此,你得照着共产党的路走,企业才能有凝聚力,有了凝聚力就没有克服不了困难和干不了的事。这个根不能丢,我就是要把这个根捡起来……
这位老党员讲到这里,有些激动说,这个于海洋说出的话,让我激动了。我是一个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于海洋说出这样的话太难得了,但需要了。因为这样话很少有人讲了,这是一个人的情怀啊。
在顺锋公司流传着这样个故事。
2007年元旦前后,“顺锋”公司董文富的腿病己经很重了。这个曾经当过矿里工会主席的老人躺在床上己经不能行走了。
医院会诊后告之,唯一的治疗解决方案是换上人工膝关节,但需要五万块钱,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一种富贵的标志。
当时于海洋刚刚接手主政,公司财务帐上根木拿不出这笔用于生产之外的钱。
那是一个夜晚。
董文富骨膝关节疼痛,夜不能眠,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往嘴里放了一片止痛片咽下后,对护理他老伴说:你给公司领导打个电话,请求领导看在我这个在矿里干了一辈子人,拿点钱,让我把手术做了吧,我太遭罪了。
董文富老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己经九点。她觉得太晚了,但还是用手机拨通了一位公司副总的电话,哽咽地说,太晚了,本来不想打扰你,但老董疼的难受,让我求求公司出钱把手术做了吧,让老董少遭点罪……
她说不下去了。副总也是热肠之人,但做不了主。他说,这个情况我马上反映给董事长。
副总把电话打给正在北京张罗资金的于海洋。
于海洋听完情况后,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要用国产的,要用德国进口的,没有钱我去借。马上让他告诉他告诉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不要担心费用,不要让这位老工人遭罪。
半夜了,副总把于海洋的话转达给董文富,老董流泪了,老伴也流泪了。
老董哽咽地说,我还没有见过董事长,但他这话让我心里热呼啊,你替我给董事长带个话,说我谢谢他,我们全家谢谢他。
董文富换上了进口的膝关节,花了10万。他能站起来了,能走道了。他找到了于海洋,握着于海洋的手只说了一句话,你是好人啊!
于海洋事后说,怠慢为矿里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是罪过。有一天夜晚,我和于海洋谈起这件事,他又说起了这句话,让我很感摡。我说,你善待矿里老工人让我对你高看一眼。
尤其你把60多名转业军人和家属安排到矿里工作,说明你这个人有人情味。这是一种人文素质,这种素质的内核是对于每个人价值的尊重。
于海洋说,老工人是累了一辈子,退役军人国家最可爱的人,不能忘了他们,不善待他们,你说不过去呀,这是良知所在。于海洋在“顺锋”如此,在第一家“救火”的企业也是如此。
那是一个他接管第一家地产公司不久故事。
一个初冬的夜晚。刚刚下过一场雪,气温聚降。于海洋独自一人走进了一个由公司管理的30多万平方米的小区,小区很大,却连路灯都没有几个亮着,他到物业管理的办公室,只有一个打更的人。
他问:路灯怎么都不亮哪?打更人头也没抬:这事别找我。他说:我是公司新来的董事长。打更人精神起来,是于总啊,我不认识您。于海洋瞅着地上的电暖器说,没有暖气?答,于总,这个小区建完不少年了,有300多户,现在暖气和燃气都没有接上,居民怨气很大,物业费根本收不上来呀。走,你带我到居民家看看?找年岁大的。嗯,我认识一个老两口,挺困难。走,就去他家……门被敲开了。于海洋看到年过六旬老夫妻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打更的忙介绍:叔啊,这是公司新来的董事长。于海洋上前忙说:我来看看您,我们正在着手解决供暖的问题,除了供暖,您还有什么困难?老人:知道你们也难,听说该给供暖管网的钱你们一直交不上。于海洋伸手摸了摸老人身下的褥子,说:怎么没用个电褥子?老人:电褥子坏了,还没有来得及买哪。于海洋回头对打更地说,你现在就给你们物业经理打电话,让他明天卖台电暖器,一条电褥子送过来。当于海洋走出家门吋,老人说了句,一看就知道你心眼好哇。
第二天,于海洋召开班子会议听取情况后,马上拍板,垫付200万给公司所属开发商陈欠第三热力公司的管网费,用一套商品房抵押欠燃气公司的40万工程款,在春节前用上燃气,让300戶居民通上暖气和燃气。
老百姓乐了,找来北方热线沈阳晚报的记者周明国,周明国也很感概,他说,这个事困扰居民多年,我己经跟踪三年了,这是媒体和老百姓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在终于解决了,这个新班子办实事。
他写的新闻稿巜300户春节前可用上燃气》在2005年1月18日登上沈阳晚报后,很快上了搜狐新闻。全文如下:
记者前往该小区采访时了解到, 在多方协调和努力下,春节前, 该小区的300余户居民一定能用上燃气。
入住三年问题一大串儿
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洋告诉记者,原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金苑华城小区已经开工6年多了,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项建筑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一直未能完成,各种遗留问题影响着广大业主的正常生活。
2004年11月15日,受市区两级政府的委托,辽宁嘉星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全面接手 “富通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富通公司。
垫付200万元解决居民供暖“
供暖问题在去年的11月份终于得到了解决,除了感谢政府外,多亏了新接管的房地产开发商。”采访中,金苑华城小区三期工程1 3号楼的居民刘先生对记者说。为什么给小区的供暖这么难?
据介绍,在辽宁嘉星诺公司接管富通公司以前,因为富通公司下属开发商陈欠第三热力公司管网费,致使金苑华城小区三期工程1 3一17号楼暖气一直不能开栓。
面对这种情况,嘉星诺公司经过努力,斥资200万元人民币垫付给第三热力公司,终于在冬季来临之前使暖气得以开栓。煤气开栓就在春节前金苑华城小区二期住宅小区中,已经入住的居民有300户左右,入住率已经达到80%以上,可入住3年来,居民们一直都靠换煤气罐来维持日常的生活。
为此,几百户居民一直在多方求助。“以前的开发商欠煤气公司管网配套费和工程款共计40万元,还好,煤气公司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于海洋董事长说。
1月17日下午, 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与沈阳燃气公司签订了协议, 用“富通”的一套商品房抵押所欠的40万工程款。
但由于现在正是 "三九”天,室外气温非常的低,沈阳燃气总公司发展办的张主任表示,一旦天气转暖,马上动工,无论如何也要让该小区的300户居民用上燃气。
这个遗留问题解决后,于海洋强调:我现在是公司董事长,清各位记住,要把“唇齿意识”做为地产公司的主题词。要高度重视遗留问题,要遵重民意,敬畏老百姓,如果做不到,对不起,请你走人!
一位跟隨于海洋20多年的公司副总对我说,我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跟着老大,就是他每当在金钱与良知的纠结的问题上,极其自觉站在良知一边。
这对一个商人而言,是挺难的,但是这正是他让人佩服的地方,成大事者,轻金钱重良知太重要了,对于部下而言,是上行下效,有感染的力量。
作者 康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