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态”和“绿色” 如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定调

2019-08-21 15:57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如今的长三角,不仅是诗中的江南水乡,更是大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巨大的经济动能不断释放的同时,长三角该如何呵护绿水青山、留住诗情画意?近期,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组来到江苏多地,亲身体验长三角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协同合作中取得的成果。扬子晚报/扬眼记者于丹丹

生态绿色

留住诗情画意

三地“河长”联合巡河,复还一湾碧水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同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苏州、上海共饮太湖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有着更为迫切的协作需求。

与江南多数小镇蜿蜒柔媚的水系不同,吴江黎里中央的太浦河是直的,直溜溜由西而东把黎里镇隔成两半。太浦河这条连通太湖与黄浦江的河流,流经苏州吴江、嘉兴嘉善与上海青浦等地,50多公里悠悠河水,苏浙沪三省市都沾边,其中江苏段有40多公里,上海段约15公里,浙江段约1.5公里。

8月13日,记者随采访团沿着318国道吴江段一路走来,只见太浦河两岸绿意盎然。可是就在一年多前,两岸还聚集了一千多家从事标牌喷漆的小作坊,它们大多没有环保设施,存在废水偷排、VOC废气直排等现象。吴江区黎里镇华莺村村委会主任王春华告诉记者,“20多年来,经营户跟执法者打游击,想根治很难。”

去年1月,黎里古保委联合综合执法、公安、供电、水务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华莺村近6000平方米的“散乱污”区块进行联合执法,并按照“一拆二断三清”标准,拆除了区块所有建筑。通过“三水同治”、“散乱污”整治、“263”专项行动、运河环境综合整治、水葫芦集中清除行动、“两路一河”沿线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吴江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岸线侵占逐步缓解,河湖面貌显著提升。

“联”得更紧密,“动”得更务实,成为江苏主动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的鲜明态度。“上游不截污治理,下游做什么都是徒劳无功!”“你不治理,我也不治理,治河更待何时”……吴江、青浦、嘉善三地交界河湖众多,通过创新“联合河长制”,通过开展交界水面保洁联防联控、联合巡河、交界河湖统一管理等方式,提升河湖日常管护成效。吴江使用河湖长制APP及信息系统,通过工单派发的形式让各级河长有效参与治河过程,监督下级河长履职,掌握第一手治河信息。同时,引入无人机侦察,应急打捞清除水葫芦,8架无人机曾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400多条河流的应急打捞定位任务。

生态绿色

引领产业升级

汾湖C位出道,“腾笼换鸟”发展新动能

“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这便是汾湖的由来,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说吴江是苏州接轨上海的第一站,那么与上海接壤的汾湖,便是这第一站的“桥头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立后,汾湖更是被网友称为“C位出道”!而未来,沪苏湖和通苏嘉两条高铁开建,尤其是沪苏湖高铁,将汾湖和上海虹桥间的距离缩短到20分钟,汾湖将真正融入上海。

8月13日下午,记者随采访团来到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琦告诉记者,这里有星罗棋布的生态湖泊——汾湖水面面积占比近40%,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住在汾湖,就像是住在自然的生态园里。

“硅谷、东京湾……这些著名的世界级湾区能吸引到高级人才,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吴琦感慨,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和活力。近年来,汾湖逐步腾退村里的“散乱污”企业,并将置换出的土地集中在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把美丽的田园乡村还给百姓。

在和记者的交流当中,“腾笼换鸟”是当地政府官员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汾湖高新区的产业以电梯为主,但也同时存在不少小而散的低端产业。吴琦告诉记者,吴江地区是老牌的纺织重镇,其中有些产业层次比较低端,还存在污染或是潜在的污染,被淘汰掉是必然的选择。汾湖就在吴江率先全面取缔无证无照喷水织机。

而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启动区,汾湖高新区坚持以“一区一城一园”(科创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城站一体汾湖科创高铁城,生态宜居大花园)为发展定位。已经明确将新型半导体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并设立了20亿元规模的产业母基金,用于支持第三代新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远的将来,在美丽的黎里古镇旁,3平方公里的半导体产业园将落成,汾湖将实现与上海既配套协作又错位发展的局面,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一颗绿色明珠。

生态绿色

带动旅游发展

承载历史和回忆,盐城打造上海的“后花园”

“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生态高地。”前不久,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成为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国内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而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市正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力打造生态特区,用生态“底色”铺陈发展“绿色”,积极打造上海“后花园”。

“世界那么大,先到盐城去看看!”2018年9月,盐城在上海成功举办盐城旅游推介会,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这几年的小长假,上海市民都兴起“去大丰看麋鹿、逛花海”热潮。

这其中,千丝万缕的情感羁绊将盐城和上海连在一起。

半个多世纪前,上海八万知青在时代的呼声中,来到大丰这片热土,开垦出三大农场,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大丰有一块307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上海在盐城的“飞地”。因地处上海北方,故而又被称为“北上海”。

如今,盐城是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有专门供上海的农副产品基地,在上海设立直销窗口和配送中心,每年销往上海的农产品超过300亿元,占全市农产品产值的四分之一。

而近年来,盐城始终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提升开放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盐沪两地在园区共建、科创转化、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并且向纵深拓展。

如今,盐城成为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承载历史和回忆的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每年能吸引不少来自上海游客,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丰区的荷兰花海,地上长花、湖中生花、树上开花,是中国连片种植郁金香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郁金香花海,每年前来游玩观光的上海旅游团也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