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最可怕的是对尊严的践踏。最近,电影《少年的你》着火了。高票房和高声誉显示了公众对校园欺凌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当这种欺凌行为延伸到互联网时,它就变成了网络暴力。
近年来,网络暴力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仍然有网民说现在儿童的心理太脆弱了。至于它?这些网民可能大大低估了网络暴力的破坏力和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
应对方式指的是我们在压力或沮丧的情况下减少压力的认知、方法和策略。一般来说,应对方式可以分为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前者主要是理性参与,而后者主要是感性参与。当面临难以改变的挑战性环境时,个人往往倾向于采取情绪反应。
网络暴力,大多是非理性的情感攻击。对施虐者来说,这可能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达,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形成情感传染。受害者遭受网络暴力后,他们首先会产生情绪反应。负责情绪的大脑区域被极大地激活,而负责理性的大脑区域处于劣势,甚至暂时失去调节情绪的功能。
控制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能够控制环境的感觉,并希望对每种行为尽可能有相应的反馈和结果。按下开关,我们可以看到灯开着或关着。发送微信给他人并收到回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个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些都是控制感的表现。
与传统的身体暴力相比,网络暴力大大减少了暴力的条件。只要具备基本网络操作水平的人可以通过留言和播放屏幕来实施暴力。与此同时,网络暴力更具传染性、更广泛和更有害。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会有一种强烈的失控感、无助感和无助感。每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有限的。当网络暴力看不见的手抓住受害者的喉咙时,激烈的斗争会使手抓得越来越紧,控制感会急剧下降,能量最终会耗尽。
在一个辩论节目中,有一个关于“键盘工”的讨论。客人陈明讲述了他女儿遭受网络暴力的故事。6月1日儿童节,陈明和他的女儿拍了几张自拍照,并上传到微博上。网民们在下面留言:“这个孩子真丑……”也有网民攻击孩子的出生地、基因等。
这种口头攻击反映了网络暴力最可怕的一面:践踏受害者的尊严。社会测量理论指出,自尊是个人人际关系质量的内在反映。它代表了个人与社会以及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被排斥和攻击的客观体验和主观感受都会给个人的自尊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无限扩大了排斥和攻击,会让受害者感到羞耻和羞辱。尊严会丧失,直到人们怀疑生命的价值。根据自杀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自杀意念主要来源于挫折或可耻经历造成的痛苦。显然,持续的网络暴力很容易导致受害者绝望,甚至在失去尊严后自杀。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网络暴力,不仅因为它的不公正,还因为它将对人类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和影响。
陈武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