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共享单车乱象 运营商不可当甩手掌柜
“共享单车若想摆脱乱象、困境思变,开发商、运营商就不能做甩手掌柜,把一片混乱抛给政府和社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之间过分且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因害怕用户流失而不敢动手治理,这些因素都让企业不能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近日,北京市交委公布了共享单车上半年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共享单车日均活跃车辆仅占报备总量的16%,这意味着车辆投放总量严重过剩,也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经营现状艰难,乱象丛生。早在2017年5月,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在国际上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但眼下却沦为破坏市容、影响交通、凌乱无序的商业产品。
共享单车乱象,归根到底是由于多而滥。自摩拜、OFO之后,哈罗单车、黑鸟单车、青桔单车、酷骑单车等品牌蜂拥而至。各运营商之间打起了价格战,抢夺客户资源,以“多”为“优”,争先恐后地将产品大把大把投放到大中城市的街头巷尾。据一环卫工作者介绍,“一条马路到处都是共享单车,早高峰的时候最多,行人都没路走了。”
尽管管理人员会定期整理共享单车,把它们搬到隐蔽的空地,但是随着数量不断增多,摆放秩序也越来越乱。整理“车队”尚可,整理“车堆”谈何容易?各种品牌、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挤放在一起,就像一堆堆铁皮垃圾的“坟场”,这是城市交通系统里存在的“坟场”,也是共享单车自身生存的“坟场”。
运营商在打造共享单车品牌的同时,也没忘了“注重”APP终端的建设——便捷的付费方式和使用方式、简洁的行程起始记录和审核方式,这也为自身的乱象打下了伏笔。在单车“坟场”中,有不少车都已被损坏。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仿佛只要车锁“咔嚓”一声锁上,单车便和骑行人毫无关系。
不可否认,有小部分人素质的确不高。但这不仅仅是一句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就能解决的。共享单车使用和被使用都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以满足用户体验为先,不能单纯依赖双方素质进行商品交换。但难就难在就其目前低廉的使用成本来看,共享单车更加像是公共用品。而公共用品总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因为市民可以使用它却不拥有所有权,那么照顾它的责任感就会减少。共享单车乱象背后隐藏着破窗效应,因为公共资源的零成本,导致了共享单车的过度投置;一些毁坏、私藏、乱停共享单车的不良行为在诱使更多的人仿效实施。
共享单车若想摆脱乱象、困境思变,运营商就不能做甩手掌柜,把一片混乱抛给政府和社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之间过分且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因害怕用户流失而不敢动手治理,这些因素都让企业不能主动担责,不能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各共享单车的运营商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建共享信息平台上,对消费者实行激励与惩罚措施,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从而加强诚信管理制度。甚至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扣分。不能只有骑行得红包的奖励措施而没有惩罚手段。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置身事中进行调控,出台管理细则。只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意见,管理部门才能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