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茂表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强大最终将由国际市场检验,国际化进程中最关键的则是重点制造企业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但中国汽车出口还面临着众多挑战,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在出口集中度、研发投入、海外投入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此外,海外市场人员的比例与国外企业相比也呈现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国际化水平较低。
不过,在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球、众多具有国际水准公司涌现、企业渴望扩大出口规模等市场因素,以及政策对汽车贸易助推的多重促进下,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前景可期。
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针对“如何推动我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一题发表了演讲。宋先茂强调,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在外贸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 郭跃摄
中国汽车贸易战略地位重要
首先,宋先茂对我国汽车贸易现状进行了介绍,“2001年到2012年,我国汽车贸易规模从2万辆增加到102万辆,年均增速38.7%;同时,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的平均单价是1.3万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30%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此外,在出口地区上,我国汽车出口也逐步走出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和欠发展国家,过去五年,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还有,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势头显著,据商务部初步统计,自2018年底,我国汽车企业境外投资设立和合作的工厂达到140个,境外国际营销网络达到9200多个。”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的自身体量和实力不相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自身来看,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是9570万辆,我国汽车产量是2780万辆,占全球比重的30%;但2018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总额是157亿美元,仅占全球汽车出口份额的1.6%。不仅如此,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12.8%的比重来看,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低于产业自身的实力水平。
放眼至全球,在全球贸易当中汽车是出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工业,2018年全球汽车出口额是980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货物出口的5.1%,而我国汽车出口在货物出口比重仅为0.6%。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迎机遇
不过从历史来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实现重大飞跃,并非遥不可及。2001年,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的4.3%,2018年出口份额提升至12.8%,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其中,我国计算机、手机占全球出口份额从零起步,目前世界出口份额均接近50%,汽车产业也极有可能复制这一走势。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当下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此,宋先茂分析,从自身实力来看,我国汽车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从而吸引了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也由此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近4万亿元,零部件出口额达到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额的10%。同时,中国市场也涌现出多家拥有国际水平的汽车企业,加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使得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自身条件已经具备。
从国内竞争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经历调整、下滑阶段,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凸显,因此,积极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
再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出口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2018年我国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还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这将促使外资企业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多个外资品牌在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同时,“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将有效刺激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需求,对扩大我国汽车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重要的是,政策也对推动汽车贸易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具体来看,商务部将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发布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每年定期评价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指明发展方向;同时,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此外,还将研究扩大二手车出口,对新车消费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带动作用,并为企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再有,商务部还会大力支持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培育一批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在内的国际营销服务公众平台,助力汽车企业深耕海外市场。(记者 郭跃)
相关阅读:
李万里:盲目禁止燃油车发展 不利于产业和国家安全
宋秋玲:以燃料电池车替代电动车条件不成熟
刘卫军:应对汽车产业下滑 便利市场准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