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 破解中小学生“手机之痛”

2021-03-25 17:4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明确“有限进入校园、禁止进入课堂”等规定。河北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结合实际印发通知,细化手机管理办法。

目前,河北省各中小学校对于手机是如何管理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使用手机?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加强手机管理已成各学校普遍共识

“班里50多人,有5个学生申请了手机管理。”石家庄二中高三年级班主任刘秀丽打开专门保存手机的储存柜,5部手机整齐排列,处于关机状态。

刘秀丽将学生手机放入学校办公室的储存柜中保管。 河北日报通讯员 梁 健摄

刘秀丽介绍,这5名学生均为住宿学生,周末放假时路上需要使用手机和家里联系,携带手机入校是经过家长提交书面申请的,开学入校后就交由老师保管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大多数人随时携带的“必备品”,但对于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小学生来说,手机却时常是学习、生活路上的“拦路虎”。

石家庄二中副校长宋伟举例说,去年疫情期间,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返校后学校在质量检测中发现有部分同学成绩退步明显。经过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发现主要原因是在线学习期间,部分学生自控力弱,家长又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学生在手机上过度关注了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

宋伟分析,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网络内容缺乏鉴别力,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过度频繁使用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交友聊天,容易导致学习不专心、视力下降以及亲子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现在网上有很多学习软件,学生用手机一扫、一搜答案就出来了,要是私自带入学校,进入课堂、进了考场,对教学管理、考试管理都会产生影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朱文鹏表示,住宿学生如果私自携带手机放在宿舍,晚上聊天、玩游戏肯定会影响休息,也会打扰同宿舍其他学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已成为各中小学校普遍共识和做法,成为当下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但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学校对于手机管理简单粗暴、惩罚措施随意轻率、强硬要求“一刀切”等做法,容易引发学生的对立情绪。

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全面禁止

“这次政策的出台解决了一直困扰基层中小学、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认识矛盾,学校对于手机的管理有了具体的依据。”宋伟表示,“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只是一个基本原则,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方式全面禁止,而是在充分尊重不同个体对手机特殊需求的复杂现实下,争取形成家长、学生、学校间有效管控手机的合力。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生源来自石家庄和省内其他地区,不少住宿学生离家远,回家途中需要使用手机,针对学生现实需求,学校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但进入校园后,则不允许学生携带和使用,交由班主任保管。

“有需求的,提出书面申请,家长签好字,班主任根据申请名单,将手机收上后统一保管。”朱文鹏介绍,目前全校大概有三分之一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后交由老师保管。

为了满足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里的日常通信需求,学校每间宿舍安装有两部电话,并在教学楼、宿舍外等公共场所设有公共电话。“每层教学楼都装有四五部公共电话,学校还将电话卡在校园一卡通中做了植入,打电话时使用校园卡插卡就能用。”朱文鹏表示,学生不管在宿舍还是教学区,都能随时通过公用电话与家里联系。

对于手机方便信息检索、作为情感沟通的平台等其他功能,学校正在通过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寻找其他渠道替代的方式,满足学生需求。

朱文鹏说,目前学校教学楼内都设有电子阅览器,班主任所在年级组配备了公用电脑,供学生查询信息。同时,学校有配套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场馆等,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手机确实有着诸多便利,但不是唯一,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其相应功能都可以代替。”朱文鹏说。

据了解,为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合理适度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一些中小学校积极行动起来。石家庄二中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讨论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的网络鉴别能力、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业。沧州市第十七中学通过绘制班级黑板报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远离手机、健康成长”积极氛围。

防止“手机依赖”家长应以身作则

对于每天往返学校和家庭中间,更容易将手机带入课堂的走读学生,各学校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办法。

“手机一旦进入教室,就会影响课堂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石家庄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包括电话手表。放学离校较晚学生需联系家长的,可使用收发室公共电话联系家长,如遇特殊紧急情况,与学生最近距离的教师会提供手机协助学生联系家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学校明确手机禁入课堂这一规定,家长们普遍非常支持。

“现在很多家长在家根本管不住孩子玩手机。”沧州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张君表示,不少家长希望学校对学生形成约束,但家庭是孩子教育成长的首要基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防止其对手机形成依赖,离不开家长履行教育职责。

刷视频、看直播,很多家长回家后自己就是“低头族”,却一味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不加约束,手机依赖的习惯一旦养成,很可能给开学后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

张君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家庭公约,规定使用手机时间和频率,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为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同时,开展阅读、户外运动等趣味活动,充实日常生活,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家校要多配合常沟通,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这门必修课。”张君说。(记者桑珊)